科学研究

外语名家讲坛

首页 >> 科学研究 >> 外语名家讲坛 >> 正文

外语名家讲坛

学术会议

科研成果

研究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叶扬教授作“从杜甫到雪莱:中西诗歌结构比较举隅”学术报告

2015-04-21  点击:[]

4月16日上午,作为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名家讲坛”的第二十讲,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叶扬教授应邀在舜耕校区做了一场题为“从杜甫到雪莱:中西诗歌结构比较举隅”的学术报告,参加者为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和部分老师。

叶扬教授祖籍安徽桐城,自幼年起开始研习国学,深得其祖父桐城派古文家叶玉麟、父亲叶葱奇之真传。叶教授入复旦大学外文系本科学习;1983年入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1989年获比较文学哲学博士学位。1989至1991年在美国缅因州贝兹学院任教,自1991年起执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校区比较文学及外国语言系,1998年获得终身教职。叶扬教授学贯东西,其研究涉及英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等领域,治学严谨,成果丰硕。英文著作成书付梓者包括《晚明小品》、《中国诗歌的结尾》、以及最近出版的两卷本英译《简明中国文学史》(A Concis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骆玉明原著),另有收入《长篇小说大典》、《现代中国百科全书》、《别有洞天:亨廷顿流芳园之构建》、《英译文学大典》等书籍以及发表于各期刊、杂志的文章、书评十余篇。中文著作除散见于书籍报刊者之外,最近出版文集《覆水年华》(上海书店出版社),并在《文汇报》的《周末茶座》版开设《翰墨风流》专栏。

讲座中,叶杨教授首先以中国和西方两大文化作为背景,就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内涵及意义等方面作了阐述,涉及到语言学、文学理论、哲学等多个领域,在介绍中国、德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的文学名家关于文学定义的基础上,叶教授提出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对诗歌和小说的文本分析,不能仅局限于主题思想和启示等要素,更应该关注其结构形式,因为文学也有式样和图案,结构和形式是作家抒发情感的武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接着,叶教授分析了杜甫诗歌中的形式结构之美,认为这两位诗人都注重诗歌结构,如怎样开头,如何结尾,在起承转合运用了双韵体。杜甫通过诗歌的结构传达了美的意境,而雪莱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不同于其他西方诗人,他的诗歌结尾没有道德说教、哲理感悟等表达,而是与杜甫一样,侧重于诗歌形式的张扬。

叶杨教授以扎实的国学理论为基础,纵论古今、博学多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和推崇更引发了师生们对他的尊敬,获得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叶教授认为诗歌具有音乐的要素,因此在讲解杜甫和雪莱的诗歌时,他集吟唱、表演、背诵、朗读为一体,令听者如同身处音乐会一般,为讲座现场营造出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古典文学艺术氛围,给听者带来一种风致独特的审美愉悦。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东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电话:0531-82911346 | E-mail:412136682@qq.com |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四十号 |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