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协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国际理事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单位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主编张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秘书长路易斯·欧斯特贝克,欧洲宗教研究会主席蒂姆·詹森等来自国内外的院士、国内外重要刊物主编、世界大学评估专家、著名人文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我院教师丁兆国教授、阮岳湘副教授、王琳琳博士应邀参会,参与了多个分论坛的讨论活动,与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期间举办了第一届科技人文“融通杯”英语辩论赛、《新科技人文》英文期刊揭牌仪式以及以“新科技人文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校长/会长论坛等一系列相关活动,中外重量级学者和专家为大会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的与会嘉宾参与到16个不同主题分论坛的讨论中,全方位对大会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会邀请十余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本次主题作主旨发言,视角新颖,内容丰富。加州大学厄湾分校人文研究院院长戴维·哥德伯格展示了算法逻辑如何建构、提高并限定生命的种种方式,强调算法对生命的编码及其由此产生的社会性和价值等概念。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资深教授王宁认为人文与科技在当代是互补的,而且人文学科将发挥新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则从一位民俗学者的角度出发畅谈科技携手人文的可能性、机遇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人文国际理事会秘书长路易斯·欧斯特贝克就人文学科与新技术的关系发表高见。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从人文与科学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探讨了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亚洲新人文网联主席熊秉真从跨学科的角度介绍了中国文学启蒙与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菲利普·巴克利就科技与责任问题展开论述。加州大学厄湾分校人文学院院长泰鲁斯·米勒考察了大规模数字化时代档案馆变化中的功能,认为数字化的档案馆对未来跨文化交流和跨历史的联系将发挥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叶舒宪从华为创立鸿蒙品牌这一技术事件出发,思考中国如何依托技术的领先去开拓其文化附加值。南京大学的伦纳德·内多夫教授从数字人文的角度介绍了《贝奥武夫》的最新研究成果。宗教史国际协会主席、南丹麦大学的蒂姆·詹森教授分析了传统的宗教思维方式对生态危机产生的影响,认为应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补充变通的价值观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清华大学的王敬慧教授从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入手,讨论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中的人性问题。纽约大学的哈罗德·修海勒教授从对人的重新界定出发,论述了科技发展与伦理责任这一重要问题。
本次大会旨在打破科技与人文的界限,为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提出新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视野,从而有利于开展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新文科”研究。我院三位参会教师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对创新自己的研究思路、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