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3月部分学科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结项情况,我院于秀金教授主持的“汉外语言论元配置模式及其语法效应的类型研究(批准号21BYY050;证书号20250961)”以优秀等级通过结项审批。
该研究基于包含汉语在内的跨语言样本,描写不同形态类型的语言中论元配置分裂模式的表现以及制约因素,论证汉语具有句法上的论元配置分裂模式,探究汉语论元配置分裂模式的制约因素以及分裂所带来的语法效应,以此视角来解释汉语不同类型小句论元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区分汉语小句的主语和话题等问题。该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弥补语言类型学界研究的不足,建议取消语言类型学界的中性模式类型,揭示形态语素缺乏的孤立语在句法上的论元配置模式以及分裂和制约因素。
第二,解决语言类型学和生成语法研究领域的“两张皮”问题,在论元配置分裂模式的视角下,将语言类型学界的“分裂施格”和生成语法学界的“非宾格/作格”现象纳入到同一理论框架下进行解释。
第三,为解释汉语小句论元结构的复杂性等问题提供理论框架,汉语不是类型学界所主张的中性模式语言,各类小句论元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小句主语和话题的不清问题是论元配置分裂模式所产生的语法效应。
第四,从跨语言论元配置分裂模式的角度,为分析世界不同形态类型语言的论元结构问题提供了研究范式。
该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语言类型学和比较语言学中多语言或某一语言小句论元结构研究提供描写和解释框架,也可为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以及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撰稿人:田梦婕
审核人:张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