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10时,外国语学院第一百七十五讲“外语名家讲坛”在舜耕校区舜德楼202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国学院大学文学部大石泰夫教授以“东亚民俗艺能的文化交流与当代传承”为题,进行了一场跨文化视域下的民俗学讲座。活动由冯晶教授主持,日语系师生踊跃参与。

讲座伊始,冯晶代表日语系对大石泰夫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其在民俗艺能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学术成就。随后,大石教授以狮子舞、虎舞这两种民俗艺能为切入点,介绍其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在长期的历史交流中逐渐本土化,强调东亚文化交流并非是“点对点”的单一传播,而是在持续的历史互动中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次,大石教授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展示了狮子舞和虎舞在日本各地的传承与演变,如静冈县南伊豆町、熊本县八代市妙见祭等极富特色的表演。同时,他还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浙江省宁海县等地的狮子舞、虎舞表演进行调查,提炼出中日民俗文化的共通之处。此外,讲座还聚焦于当前日本民俗艺术所面临的后继无人的困境,大石教授强调,这一问题并非单纯由人口减少引起,而是与日本战后产业结构变化、人口流动等密切相关。针对目前通过“文化财制度”或“观光资源化”来保护民俗艺术的措施,大石教授认为其难以完全解决根本问题,并建议通过跨团体协作、地方政府共同参与、以及将传统艺能融入学校教育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讲座结束后,商倩副教授进行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讲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互动交流环节,日语系师生结合各自的研究兴趣与思考踊跃提问,现场交流深入。本次讲座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继承与发扬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方向。

大石泰夫,文学博士,现任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国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兼任盛冈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民俗学,以祭祀仪礼与民俗曲艺为中心,兼及日本古代文学《万叶集》《古事记》等。主要著作有《表演艺术的〈传承现场〉论:年轻人的民俗学习共同体》《祭礼的年轮》《学习传承文学》《万叶民俗学入门》等。
撰稿人:张婧涵
审核人:阮岳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