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外语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美国加州大学叶扬教授之“诗歌与诗学”

发布日期:2018-10-26    作者:     来源:     点击:

 

(撰稿人 丁兆国)2018年10月8日至17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校区比较文学及外国语言系叶扬教授应邀来我校作“诗歌与诗学”系列讲座。本次学术活动由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山东财经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系外国语学院“外语名家讲坛”第六十讲至第六十五讲。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史汝波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教师、全体研究生和其他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系列讲座共分六讲,涵盖中西文学各时期的大量诗歌、诗学理论、传统诗文吟诵与赏析、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系列讲座之一:Poetry as Art: An Introduction(引论:作为艺术的诗歌)

本讲主要内容是诗学及诗歌解读的方法,涉及哲学、文学理论、语言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叶教授引用文学评论家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镜与灯》中关于文学研究的作品、世界、作者、读者四个向度解释文学批评的流派分野,随后阐述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理论、英伽登和伊瑟尔的读者批评理论对诗歌解读的意义。通过援引莫里哀的喜剧、福楼拜的小说、萨特的文学论文和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阐释诗歌与散文的本质差异;以罗兰·巴特的理论解释诗人与诗性人格(诗的叙述者)的关系;运用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说明诗歌文本与诗歌传统的关系。叶教授强调,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以文字为工具,写作追根究底是要找到最适合的字,要想对文学有深刻的认识,必须对文字有深层的把握。通过介绍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他强调对素材的加工组织就是文学,对诗歌的分析要从“素材的艺术加工”(syuzhet)入手,而不能停留在“素材”(fabula)上。通过援引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他认为文学研究必须以文本为重心,不能仅局限于主题思想和启示等要素,更应该关注其结构形式,因为文学有式样和图案,结构和形式是作家抒发情感的武器。针对上述观点,讲座最后以惠特曼、豪斯曼(A. E. Houseman)和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歌创作为例作了精彩的分析。

系列讲座之二:The Issue of Theme: Carpe Diem (关于主题:只争朝夕)

本讲通过引用电影“故人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中的经典台词,展开对讲座主题Carpe Diem(只争朝夕)的阐释。叶教授逐一列举了柏拉图、伊璧鸠鲁派、贺拉斯等名家的著述,详实地介绍了这一主题在诗歌中的衍化过程以及其与爱情诗的紧密联系,并借此引申出重要的人生参悟:人生无常,青春难驻,应当珍惜当下,切莫浪费光阴。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诗中的短语“只争朝夕”本意为人生短促,亟须珍惜。兹后,此拉丁文短语衍化为西方诗歌中的主题,在法国16世纪诗人龙沙(Ronsard)、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马洛、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马维尔的作品中,表现为对于男女浪漫情爱的呼吁:人生无常,青春难驻,花样年华,切莫轻抛易掷,否则转眼白头,追悔莫及。在玄学派诗人赫伯特(George Herbert)的作品中,此主题则转化为虔诚修敬的道德宗教追求。叶教授指出,中国诗歌传统中也经常表现这一主题,如由《诗经》至《古诗十九首》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的领悟,对死亡来临的恐惧,而由六朝至盛唐,逐渐演化为“及时行乐”的主题,集中表现在与饮酒有关的作品,其中尤以李白的《将进酒》最具代表性。讲座精选若干中西诗篇作“细读”式比较,从中追寻文学主题在中西传统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并探讨其深层的文化原因,脉络清晰地展现了中西文学中相关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系列讲座之三: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吟诵

讲座分为四部分:何谓文学、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吟诵、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吟诵示范。在简要阐述古今名家关于文学的定义和本质后,叶教授通过对比中国古典诗文与西方经典文学,追寻其自身的家学传统,梳理了中国诗文的吟诵之美以及吟诵在中西传统中的演变。他强调中西文化传统中有共同的吟诵传统,诗歌具有音乐性,诗歌服务的不是眼睛,甚至不是大脑,而是耳朵,而吟诵也并不只是一种口头练习,而与文学鉴赏和分析息息相关。他鼓励大家要张口吟诗、诵诗,并尽可能地用古言和方言,从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深意。叶教授非常看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因为文人大多讲究“气”。文学与“气”有着斩不断的联系: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以“气”论文章的风气;刘勰《文心雕龙》更有《养气》篇专谈养气;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强调“气盛宜言”。叶教授通过引用桐城派刘大櫆《论文偶记》介绍了“因声求气”,即通过反复吟诵,我们能真正进入作品,感受到作品的神气,然后才能把握作品的精髓。最后,叶教授为大家示范吟诵了陶渊明、杜甫、苏东坡、爱尔兰诗人叶芝等人的著名诗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吟诵引发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听众无不陶醉其中。

系列讲座之四:The Issue of Form & Genre: The Sonnet (关于形式与文类:十四行诗)

讲座首先介绍了十四行诗这一诗歌文类的渊源流变。叶教授认为,学界一般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彼特拉克作为十四行诗的首创者,但其实十四行诗的创作传统可以追溯到但丁和卜迦丘等人。彼特拉克式的十四行诗传统所描述的是宫廷爱情,多带有一种对女性美的理想化想象,强调文雅,相信爱情可以使人高尚,热衷以罗列的方式赞美女性身体天使般的美,哀叹诗人无法得其所爱的痛苦。叶教授通过分析《圣经·雅歌》、多恩、弥尔顿、《诗经》中的诗作,重点阐述了在十四行的素材加工武器库里,诗人是如何运用各类修辞技巧,如明喻、暗喻、借代、悖论(paradox)、冤亲词(oxymoron)和奇喻(conceit)来表达这一诗歌主题内容的。他继而以彼特拉克、斯宾塞、莎士比亚的诗歌为例,讲解了十四行诗不同的结构组成、韵律模式和诗歌运用的时间对比、空间对比以及诗性人格的对比。他强调十四行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而结尾的双行顿悟(epiphany)往往是全诗主题思想的概括。叶教授对十四行诗这一诗歌文类精致的条分缕析体现了他所推崇的新批评的诗歌“细读”法。

系列讲座之五:The Issue of Structure: Poetic Closure (关于结构:诗歌的结尾)

此讲首先阐发了抒情诗歌中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叶教授从巴巴拉·史密斯的著作《诗歌的结尾》(Poetic Closure: A Study of How Poems End)入手,梳理了中外诗歌传统中的结构问题。他通过分析《诗经》、陆机的《文赋》和顾恺之的画,强调中国的诗歌传统侧重“部分”;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悲剧的定义、拜伦和朗费罗对诗歌开头和结尾重要性的论述,指出西方诗歌传统重“整体”的特点。随后,叶教授通过对中国诗圣杜甫、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雪莱、拜伦、济慈和维多利亚诗人丁尼生的若干诗篇的文本分析,讨论了中西诗歌章法的异同。西方诗歌往往以动词的时态变化表达时空的对比,以诗性人格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叙述和抒情视角,在诗歌的结尾部分往往使用带有“终结”含义的词语,如死亡、圆满、回归、沉默、寂寥、虚无、黑夜等概括诗歌的主题。最后,叶教授重点阐述了杜甫诗歌中的形式结构之美,认为中外诗人都注重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如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杜甫通过诗歌的结构传达了美的意境,而雪莱与杜甫一样,侧重于诗歌形式的张扬,他的诗歌结尾往往没有道德说教、哲理感悟等表达。

系列讲座之六:The Meta-Poetic: Poems on Poetry(元诗歌:以诗论诗)

本讲主要讲解中西文学中以诗论诗的传统。叶教授首先解释了“元”(meta)字的意义来源,梳理了中西文学中的“元小说(元叙述)”、“元戏剧”、“元电影”和“元诗歌”等传统。他指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量诗话词话即体现了“元诗歌”的传统,如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在西方文学中也存在以诗论诗的传统,如贺拉斯的《诗艺》(Ars Poetica)即是以诗论诗的典范。因此,“元诗歌”是一种突出诗歌文本构成过程及技巧的诗歌,对诗歌传统和诗歌创作过程有着高度的自觉意识。随后,叶教授通过分析古今中外众多以诗论诗的诗歌,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锡德尼、赫伯特、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济慈、美国诗人狄金森、斯蒂文森(Wallace Stevens)、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中国诗人陶渊明、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进一步阐述了中西文学中关于“元诗歌”传统的异同。他认为,这些“元诗歌”或论述诗歌创作的呕心沥血,历数诗歌创作的悠长传统,或强调诗的不朽价值和本体地位,或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往往体现了诗歌传统中晚辈诗人对前辈的“影响的焦虑”,诗人在丰富的诗歌传统中苦苦追寻诗性自我的艰难探索,强调脱离传统的束缚,避免矫揉造作,效法自然,以独创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

叶教授此次来访前后持续两周,共开设了六场讲座。各场讲座后,他都与师生亲切互动,耐心细致地回答提问,建议大家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史哲各类书籍,培养更宽阔的视野,努力创新,厚积薄发。叶教授讲座对中西诗歌传统深刻的见解,对作品的精致剖析和巧妙的对比视角,授课时翔实的图文资料、生动的演说吟诵、多种语言的自如切换,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治学,均给我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谓领略大师风采,终身得益。特别是他在每次授课过程中,分别用中文、英文、法文吟唱数首诗歌,音韵优美,意境别致,风格相异,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新鲜而又极致的听觉享受。叶教授的精彩系列讲座,将有效地促进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上一条:我院成功举办“外语名家讲坛”第六十六讲

下一条:我院成功举办“外语名家讲坛”第五十九讲

关闭